正統哈佛?哈佛進修班?
有時候,哈佛是個很好的光環,但有時候也會變成爭議的來源。由於哈佛大學某些學院也常常推出一年、甚至半年不到的短期進修班,那些經過短期進修出來的人,也常常打著「哈佛大學畢業」的招牌。當這種現象一多,便造成一種:「很多人都是哈佛畢業」、「哈佛很好唸」的錯覺。
事實上,每年由哈佛牙科進修班畢業的台灣人真的很多,但申請進入牙醫學院者卻寥寥無幾。以當年為例,不僅我是該屆唯一、更是連續五年來唯一的台灣人。更有甚者,當中還有人顛倒是非,昧著良心對外宣稱自己是哈佛畢業,反稱我造假學歷。面對這種惡意的造謠者,「何以息謗?曰無辨。」路遙,知馬力!
哈佛 不等於金字招牌
如果有人以為進了哈佛大學就是功成名就的保證,根本是一種天真的想法。在我看來,哈佛學府確實是一流的,但是它能不能讓人在日後人生的發展中一直被當成一塊金字招牌使用,就不一定了。
絕大多數的哈佛學生來自亞洲、歐洲、中南美等美國以外的國家,當這些學生完成學業,有的返回母國,有的則留在美國就業。在美國就業的人當中,有的人希望未來能成為專業高階經理人(CEO,活躍在國際級的跨國公司;有的則希望自行創業,在高度競爭的社會環境中拓展自己的舞台。
對準備返回母國發展的人而言,哈佛的確是一個最好的選擇。有了哈佛大學的求學經驗,讓學生認識來自世界各地的菁英份子,對返國後的職場生涯很有幫助。
對想要進大公司當CEO的人來說,哈佛大學的背景也有很大的助力,因為大公司在挑選人才時,對持哈佛文憑的人多少會給予禮遇,並先入為主的有一些正面的評價,這使得哈佛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中,一開始就享有競爭優勢。
唯一的例外,是那些想要在美國開業或創業的人。哈佛採的是菁英主義,以牙醫學系來說,一年收進來的學生才十八個,五個年級加起來也不過九十人,差不多就是加州大學一年牙醫系招收人數的總和。對開業、創業的人來說,在社會上和各行各業的人打交道,「人脈」是非常重要的,讀哈佛時的同學、朋友太少,在與人競爭的過程等於單槍匹馬,缺少校園力量的支持,還不如選擇州立大學對開業較有幫助。
此外,對創業者來說,社會對「哈佛大學」有比較高的期待,一旦頂著這個招牌開業的人無法達到高標,就會面臨極為嚴厲的批評。換言之,頂著哈佛大學學歷開業,表現高分是應該的,若沒有出類拔萃,即使表現平平,還是會受到無情的批判。這種社會氛圍增加了畢業生創業的難度,「哈佛大學」反而成為創業者的沉重包袱。
正因如此,並不是所有哈佛畢業的人,在離開校園後都能一帆風順。
我所認識的哈佛畢業生裡,就有人陷入人生的困境。即使畢業於響叮噹的哈商學院,身邊還是有人以不需要這個學位就能從事的導遊、小學老師為業,也有人為了生活或其他原因淪為脫衣舞孃,甚至吸毒。除此之外,畢業數年連工作都找不到的也大有人在。
有些學生甚至因為擔心自己面對不了社會嚴苛的競爭,於是不敢踏出校門,只能不斷找機會設法留在學校,還一連拿了五、六個博士學位。因此,真正的競爭力還是在於個人本身,光靠一張哈佛大學畢業證書,並不能保證前程似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