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機遇,往往在不知不覺中有著巧妙的安排。
記得唸哈佛第二年的某一天,在校外跟幾位同學吃飯,閒聊授課老師的有趣事蹟,我也大剌剌地針對學院若干醫學方法表達個人意見。
那時旁邊一直有人朝著這邊張望,我想是不是我們聲音太大,惹得他不高興,心中忐忑不安。在晚餐即將結束時,那位男士突然走過來,遞出一張名片,上面印著Richard Lazzara以及3i植牙體公司總裁的頭銜。他客氣的說:「如果有興趣,請記得跟我聯絡」。我看著他,覺得他還滿友善的,也就把名片好好收了起來。
沒想到,這張名片在我人生中產生重大影響,也是促成我開創獨門植牙技術的關鍵。
1993年於哈佛畢業後,我開始準備找工作,想起此事,便寫了一封信給Richard Lazzara先生。那時他開了一家小小的植牙體工廠,約我面談後,大方提供我兩百個植牙體,讓我帶到北京去開拓市場。九○年代植牙觀念才剛興起,尤其在中國,大家對植牙還相當陌生,Richard Lazzara先生十分看好中國市場,一看到我是東方人,會講中文,又具備哈佛牙醫學院的背景,他希望能經由我為他的產品打響東方市場的第一砲。
當時植牙的觀念才剛開展,採用的人尚未普及,而且坦白說,雖然我在臨床上經老師指導已做過多次植牙,後來也進入診所服務,但實際上經驗還是不夠,要自己獨立操作仍然有點心虛。然而初生之犢不畏虎,我還是扛著兩百個植牙體來到北京。也許是頂著哈佛牙醫學院招牌的關係,等著讓我植牙的人真的超出一、二百人。
根據正統植牙理論,要為一位病患植好一顆牙,必須先將牙床割開,翻開二瓣放入植牙體,而後再行縫合。期間因病患體質的關係,可能產生腫、痛的各種狀況,無法在短期癒合,問題相當多。而我在北京就只停留幾天,如何在這麼短的時間為一、二百人植好牙,是個相當棘手的問題。更麻煩的是,當我打開植牙體才發現,Richard Lazzara先生提供的植牙體尺寸過長,並不適用。躊躇之際,一位病患等不及了,索性要我直接把植牙體鋸短植入。當時我不知道鋸短植牙體的做法確有前例可循,很多開業醫師已經這麼做,只是聽起來雖有一點感染的風險,但也並非全然不可行。然而這樣的手術實在緩不濟急,於是進行了幾例後,我決定要嘗試一個嶄新的方法——不切開牙床,也不翻開牙肉,有些病例就將鼻竇墊高,直接將植牙體植入。如此一來就可以大幅縮短手術時間,而原來稍長的植牙體問題也將迎刃而解。
待續…